生技鑽石計畫 恐飛不起來

 
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謝柏宏/台北報導】 2010.05.17 03:35 am

 

被政府視為六大新興產業頭號重點的「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」,正面臨「飛不起來」的窘境。行政院國發基金去年8月公布的600億元生技創投基金,因人才及資金門檻太高,出現乏人問津的窘境。

為了解決生技創投基金恐將胎死腹中的問題,經建會已指示行政院國發基金今(17)日調整辦法,包括生技創投資本額至少新台幣50億元、創投負責人1.5億美元的國際生技創投經驗,及整個團隊共60年資歷等高門檻,都有可能因此放寬。

馬政府上台後,提出「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」為首的六大新興產業,並在去年1123日確定「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」內容,包括:強化產業價值鏈中產業化研發能量、生技創投基金、推動整合型育成機制,及成立食品藥物管理局(TFDA)等四大計畫。

這四大計畫中,資本市場最關心的600億元生技創投基金,及近期遭藝文界抵制的202兵工廠「國家生技研究園區」,正面臨難以為繼的風險。另一項由衛生署成立的TFDA,則因為人員編制嚴重不足,讓生技醫療業界擔心功能不彰。

據了解,政府當初規畫成立生技創投基金時,理想中的基金管理人一直圍繞在海外創投專家,浮上檯面的候選人包括美商Vertical Group創投合夥人張有德,紐約投資銀行OrbiMed Advisors常務董事唐南珊,及美國維梧創投(VIVO Ventures)管理公司合夥人孔繁建等人。

不過,即使國內炒得沸沸揚揚,這些海外創投專家迄今從未表態返台,國內創投業者指出,阻撓這些海外專家的原因,還包括另外兩項門檻,一是生技基金必須有50%投資國內生技公司,且創投專家必須放棄原有的事業,專門為政府辦事。

依照行政院規劃,生技創投基金的初期募資金額100億元,由民間出資60%,政府出資40%;但是經過政府近一年的規劃,來自民間的60億元資金至今無下落,一旦下修其資金額度,能否吸引更多民間資金的投入,端視政府出資態度。

經政府政策的帶動,生技起飛方案預計自民國98年起五年內,帶動生技產業民間投資金額由270億元,倍增至每年至少540億元;生技業產值由目前每年1,300億元,倍增至每年2,600億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